Tuesday, May 22, 2012

今日青年(1187)


讀社會學的人都知道甚麼叫 Stereotype,當中的形成過程自有偏差,但也有點睛之效。

黎文卓今天(22-05-2012)在睛報的文章,就有這種意味。


過去三年,我透過義務工作或旅遊的途徑,接觸了不少國內的年輕人。他們都在18~24歲之間,都已經因為種種原因(特別是因為貧窮)在社會工作,賺取金錢,為口奔馳,也為理想奔馳。

相對於同齡的港童仍舊可以在校「讀書」或者在家做「宅男」「剩女」,國內的年輕人看來似乎有點不幸,但當我接觸得多了國內的年輕人,因著他們展示出來對生活的鬥志、對前途的努力、對理想的堅持、以至對人生的感悟,我對他們這一代人的看法,可以說刮目相看。

誠如黎文卓所言(即使一定有偏差),現今香港年輕人(不論男女)的行為,在典型的外傭貓狗家庭培植成長,所表現出來給人的印象就是:

有資訊、無知識;
有高考、無思考;
有溝女、無溝通;
有臉書、無讀書;
有品牌、無品味;
有怪責、無負責;
有虛榮、無光榮;
有今天、無明天。

一直以來,國內的成年人給香港人的印象一向不好,沒錢的人不擇手段,有錢的人財大氣粗,公眾場所缺乏公德,素養品味不登大雅。

或許,香港人這印象有點真實性,不過,當中夾雜了更多的可能是香港人本身的素質,就是目光短淺,知識膚淺,憎人富貴厭人貧,人生缺乏理想,事事金錢掛帥。亦可能由於香港人本身的素質有限,因此看國內人的眼光亦如是。

有一天,蘇東坡去拜訪佛印,遇到佛印正在打坐。蘇東坡便在佛印的對面靜靜地坐了下來,也學佛印打坐。


過了約一柱香的時間,兩人同時張開眼睛,結束打坐。由於剛打完坐,蘇東坡覺得渾身舒暢,滿心歡喜。他問佛印說:“你看我現在像什麼?”
印回答蘇東坡:“我看閣下像一尊佛。

蘇東坡聽了佛印說自己像尊佛,心中大樂。

佛印也問蘇東坡說:“那閣下看我像什麼呢?”

蘇東坡心想:“平常老是被你佔便宜,今兒個可讓我逮到機會了。也換我來佔佔你的便宜。” 於是他回答佛印說:“我看你像一陀大便。”佛印臉上微微一笑,便又繼續打坐了。

蘇東坡佔了佛印的便宜之後,越想越樂。回到家便迫不急待地將事情的本末告訴了蘇小妹。

“哥,你被佛印佔便宜了,你知道嗎?”蘇小妹聽完蘇東坡的說明之後,提醒蘇東坡。

“為什麼?他看我像尊佛,我看他像陀大便,怎麼會是我被佔便宜呢?”


“佛書上說,心中有佛,則觀看萬物皆是佛。佛印因為心中有佛,所以看你像尊佛。那敢問大哥你,當時你的心中到底裝了什麼?”

如果從我接觸的國內年輕人所展示出來的氣度而言,跟其成年人卻不可同日而語,二者差天共地;因此我感到下一代國內年輕人(指大概18~24歲之間)的成就一定比下一代香港的年輕人,高出很多、很多、很多。

如果要我用黎文卓的三字順口溜來形容國內年輕人,我大概的感覺如下:

有經歷、無學歷;
有心讀、無書讀;
有求知、無訊息;
有貧窮、無志窮;
有勞動、無衝動;
有理想、無機會;
$ $  、有 E Q
無今天、有明天!

下一代國內年輕人,欠的,可能只是機會。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