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黑天鵝》
妮坦莉寶雯(Natalie Portman)被視為奧斯卡金像女主角大熱。無疑,她在《黑》片演出不俗,報章評為「大勇狀態和爐火純青演技」,早年她亦憑《誘心人》榮獲金像獎提名,但我直覺上仍覺得她欠缺了點甚麼。
不過,這只是我的主觀猜測,我還要看完其他最佳女主角熱門(金球影后)安納貝寧(Annette Bening)的《非單親關係》 (The Kids Are All Right),以及 Michelle Williams 的《有人喜歡藍》(Blue Valentine),才好說三道四。
《黑天鵝》片中 Natalie Portman 飾演芭蕾舞蹈員 Nina,單純、沉靜、默默耕耘,一直被母親過份沉溺的庇蔭下成長,人生唯一目標就是成為一位崇高的職業舞者。色魔導演 Thomas(雲遜卡素 Vincent Cassel 飾)為新一季【天鵝湖】挑選新主角,唾延 Nina 美色,高調地欽點她為女主角白天鵝。Thomas 除藉故親近 Nina,對她演好劇中對立角色黑天鵝要求很高,不斷用難堪的激將法鞭撻和教導,令 Nina 心力交瘁,儘管 Nina 日以繼夜苦心練舞,卻怎也擺脫不了現實中純真性格,揣摩不到黑天鵝的高傲、狂莽、邪惡。
與此同時,隊中勁敵 Lily(美娜古妮絲 Mila Kunis 飾)有意無意猜心挑釁,壓力面臨爆煲的她,發現自己開始陷入精神分裂──Nina 為了演活黑天鵝,竟孤注一擲,把這份心理狀態融入角色之中,挖掘出自己內心潛在的陰暗面,一發不可收拾……。
電影拍得有些驚嚇果效,特別 Nina 精神分裂出現的場面;不過,給我的感覺倒是全片過於病態,不論 Nina 為爭主角攪到精神分裂(成功狂)、舞團色魔導演為所欲為(色情狂)、望女成龍過份嚴格的母親(管制狂)、斷腳自殘的白天鵝失意前女角(自虐狂)等等,都是典型美國式的污濁、陰暗和病態。
爭取成功完美人生,其實行徑不必如此極端,成功完美亦可有平常心,但電影選擇病態的表達方式,其實反映美國社會對「成功」、「完美」過份追求以至「不擇手段」的社會態度。
當然,電影只是電影,不用以偏蓋全。如果我們相信電影中反映的是多數美國人的態度,那麼我們亦必須接受鬼佬也相信香港滿街都是黑社會(黑社會)、娼妓(金雞)、貪污警察(無間道)、醉酒佬(千杯不醉)及出賣青春肉體的「o靚」模了(內衣少女)。電影的虛構總有真實的基礎,電影的真實總有虛構的成份;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。
總括而言,我不算喜歡《黑天鵝》這個故事,因為它只在訴說一個為爭取「成功」、「完美」而攪到精神分裂者的不幸故事,但它缺乏了真正可以「打動人心」的要素(例如愛情、和平、公義、勇氣、寬恕…),而「打動人心」是每套成功及不朽電影所必須的(例如黑澤明的《留芳頌》便是一例)。
電影而言,《黑》片總算拍得不錯,演員亦非常出色;我只感覺在「打動人心」這方面,《黑》片導演 Darren Aronofsky 似乎缺乏主題(單單以「追求完美」作主題很難「打動人心」,因為人生從來不是「完美」;「不成功」就弄得自己精神分裂就更加不是「完美」了)、有心無力,甚至眼高手低,雖然他亦是最佳導演獎候選人之一(如果他最終勝出,那就表示我的評論又是街頭巷尾的另一個「說三道四的人」吧!不過,電影作品天生要來給人說三道四,而且從來不問是非、沒是沒非、甚至無是生非!對嗎?)
《社交網絡》(The Social Network)
在金球獎奪得4項殊榮(包括最佳電影),亦有 8 項奧斯卡提名;我當然以為有些看頭,想知道神奇小子如何創造 Facebook,看後卻大失所望!
因為此片絕無任何「創業」、「勵志」、「積極」訊息可供有志者參考,反之,故事中只見哈佛大學生嘻春、吸毒、因財失義、勾心鬥角等「醜事」,而主角 Mark Zuckerberg(Jesse Eisenberg飾)建立 Facebook 的動機完全源於報復,因為品性太差被女友拋棄,因此在網上羞辱女友及攪大件事而矣。
大導演 David Fincher 挑了 Facebook 這潮流事物拍成電影可說是出色的商業考慮,不過看來他亦不認同 Zuckerberg 的為人。雖然 Zuckerberg 少年得志,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豪,但電影完場時 Fincher 終於出手點題了,清清楚楚將 Zuckerberg 描繪成為一個「感情失敗的可憐蟲」:雖然富甲天下,但 Zuckerberg 將女友 Add 在 Facebook 後並不停呼喚,可惜全無回音,偌大的辦公室中餘下 Zuckerberg 一人在發呆。
Fincher 借秘書之口離開前再加一句送給Zuckerberg,指他是「最大的混蛋」(The biggest asshole)!
故事內容指就讀哈佛大學的 Zuckerberg,不忿被女友狠心拋棄,憤然將大學內聯網內的女生相片上載,令其女友被全校男生評頭品足——這個被稱為 Facemash 的網站,便是 Facebook 的前身。雖然幾乎被校方踢出校,但 Zuckerberg 在好友 Eduardo Saverin 的幫助下,矢志在網絡上創一番事業,令會員人數急速攀升,業務更推廣到世界各地的大學學院。
名成利就結果各人因財失義、勾心鬥角、亙相嫉妒,在 Napster 創辦人 Sean Parker 的賞識下,Facebook 在矽谷立足的同時,手足之間出現分歧拆夥,最後更鬧上法庭,爭奪利益!(結果當然是庭外和解,分錢事了,不過很易教壞細路,以為凡事都要「因財失義」、凡事都可「分錢事了」!)
此片戲劇性只是一般,我不明白為何可以在金球獎奪得 4 項殊榮(包括最佳電影),我的看法在奧斯卡它未必可以如此幸運吧。Jesse Eisenberg 亦是最佳男主角獎候選人之一,不過如果他得獎的話,我真無話可說,只能贈各評審委員一句:「You are all the biggest assholes!」
《有人喜歡藍》(Blue Valentine)
是目前令我看得最感動的一套片,因為它在探討一個永恆而有意義的主題:「愛情」。
如前所述,每套成功及不朽電影必須可以「打動人心」,而「愛情」沒有國界、沒有時空、只有共通、只有共鳴,因而最能「打動人心」。
《有》片只得 Michelle Williams 一項最佳女主角的提名,強敵當前,Michelle Williams 看來得獎不易,而且事實上《黑天鵝》的 Natalie Portman 演技的確不遑多讓。
《有人喜歡藍》故事描述時光在 甸 (賴恩高斯寧 Ryan Gosling 飾)與 仙蒂 (米雪威廉絲 Michelle Williams 飾) 由相識相愛到結婚的六年間穿梭,畫面游走於過去與現在之間,然後發現昨天所得的愛都在這刻霎然消逝。
六年來,甸與仙蒂走過不少甜酸苦辣,然而經過多年的相處,熾熱的愛慢慢被冷酷的現實冰封。仙蒂自覺為婚姻為女兒放棄了夢想,而甸則早已習慣以仙蒂和女兒作為他人生的中心,日積月異的分歧變成兩人之間無法修復的裂縫。縱使往日的甜蜜片段仍歷歷在目,今天二人已被各自不同的寄望和期望分離。
愛在歲月沖刷下褪色,承諾沒法被兌現。甸與仙蒂一次又一次努力挽救婚姻,卻只是一次又一次赤裸地面對心碎與心痛…!
導演 Derek Cianfrance 沒有為故事寫上結局,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。
結局,其實已經不再重要,因為人生的整個相知相識、悲喜與共、甜酸苦辣、愛恨分離,都在目前。問世間,情是何物…?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!
總括而言,《有》片是我喜愛的片種,本片亦能夠拍出一種「愁剎人」的沉重;故事淡淡道來,心潮汹湧起伏。在 50% 婚姻以離婚收場的美國,這套探討「家庭」與「婚姻」的電影正好是美國人(以至地球人)的最佳寫照。
2 comments:
沒錯啦,黑天鵝呈現的手法有點驚嚇,但我覺得編劇的是刻意描繪這種病態,以表出這種為成功為了榮譽而極度自殘的愚蠢. 沒看到結局時都覺得很生氣,怎麼人物的手段會變得那麼污濁,但到結局我才明白也許一切都是幻像,就像心魔一樣,想要成功的人幻想出來的危機狀態,最後傷害最深的就是自已和愛自已的人囉.結局那幕女主角掉下來看到她媽媽那一刻也知道自已錯了.
我後來有聽說原來現實版的天鵝湖真正有一位死色鬼排舞教練, 現實世界許多表面純潔的東西或故事(白天鵝),都是幻想出來的表面虛假.
不好意思,小吉吉我很愛看故事讀後感,今天看你的分析,就按耐不住想留言,沒有否定的意思,純粹心得交流.~^^~ 亦希望你不要見笑.
非常歡迎你的回應, 電影感人的地方在於它既可令人共鳴, 亦可令不同人有不同觀感...!成功的電影一定如此的!
看電影最重要是自己的投入, 感受, 得著, 反思, 想像...
其他人麼...交流交流..吧!
再說一次: 非常歡迎你的回應...!
Post a Comment